梁启超共有十个子女,除了英年早逝的思忠和夭折的“小白鼻”,其余八个儿女全部成才,其中三人是院士,被誉为“一门三院士”。长子梁思成,我国******的建筑学家,******届中国院士,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二子梁思永,第一届中国院士,是中国近******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幺子梁思礼,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也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爱国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而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需要的。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的知识。为了让孩子们******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当时中国***需要的。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
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
孩子在国外学习期间,梁启超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都是通过信件往来实现的。
梁启超对儿女的教育问题的确是有安排的。女儿思庄入大学两年后,该选专业了,父亲的信也到了:“……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以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需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处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截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他的子女多为学有所长的学者专家,富有爱国心和责任心,却没有走做官的道路,这也与梁启超的教诲有关:“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这也是他的切身体会吧。
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他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给孩子们做家庭教师。据梁思达回忆,课程为: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的一些诗篇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周或半月写一篇短文。史学方面:从古代到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要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张猛龙),写大楷二三张。
莫问收获了,只问耕耘
梁启超对于子女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关注。一次,梁思庄考试得了第十六名,大大伤了自尊心。梁启超得知后写信给她:“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简单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当梁思成在国外的学习中感到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梁启超在信中说:“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他的高明之处还表现在发现子女对自己规划的路不感兴趣,会立刻给出建议。比如思庄原来对生物学提不起兴趣来,生物学教授教得又不好,他就在信里说:“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适,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梁启超曾自述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人生观“拿趣味做跟柢”。他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在他的影响下,梁家人大多性格开朗,风趣幽默。
我爱你们,我想你们
梁启超亲自为孩子们选择人生伴侣,他是个多么“爱管闲事”的父亲啊。他***得意之作就是长女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和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然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他只是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会喜欢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终身伴侣,而他阅人的本领又是那么厉害。他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得知林徽因的父亲意外离世后,他******时间在给梁思成的信里写了这样的话:“我从今以后,把她(林徽因)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 梁启超从此承担了林徽因全部的学费,尽管当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
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叫“宝贝”“baby”,常常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一时兴起就会在信里写:“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如今的父母能这么直白地对孩子表达感情的也不算多,孩子对父母说些动感情的话也常常觉得难为情,而百年前的梁启超已经这么对他的孩子做了,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使得他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成为了感情丰富、激情澎湃的人。
梁启超在家信中有一句话,让人非常感动:“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炼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得***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去演讲。他无论是病情恶化还是疲劳不堪,对于做于年轻人有益的事从来都不推辞。他在******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